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小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
(1)C
(2)B
【解析】⑴图中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弯曲,C正确。
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海陆间水循环,A、C错;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B正确;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的是三峡,体现了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D错。
所以答案是:(1)C;(2)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IEA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目前的37美元/桶回涨到85美元/桶。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

A. 陆地风电产业 B. 油气开采业 C. 光伏制造业 D. 节能照明产业

2图示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A. 环境 B. 市场 C. 资源 D. 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甲、乙两地均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
A.一路正西 3 330 km
B.先东南,后东北 6 660 km
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 6 660 km
D.先西南,后西北 小于3 330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美国科学家预测,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是过去65年中最强的一次。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出了类似警告,认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下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及海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势力加强的洋流和势力减弱的盛行风带,并说出厄尔尼诺现象体现的地理环境特性。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南美洲西海岸渔业的影响。

(3)说出A、B两图中哪一幅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的图,并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南疆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最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3)天山牧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具有四季转牧的特点。请分析天山北部四季三牧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水墙高达10余米,海啸波及范围远至非洲东岸,造成23万人死亡,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印度洋大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张裂运动引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为“全球气旋和反气旋图”联系课本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 B. C. D.

2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的图是

(2)在A气压控制下,一般天气特点是

(3)B处的季风称为 季风。(填方向)

(4)C处季风的形成原因,既受 影响,又受 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尚属良性循环
D.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7亿人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