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各题。

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唯一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年泄洪量相比,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大坝以上的来水量不如三峡大坝以上的来水量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武汉市等八校高三上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新加坡雾霾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雾霾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

B.该雾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C.该雾霾现象持续发生时,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可能正忙于剪羊毛

D.该雾霾现象的产生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2.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苏门答腊岛地处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B.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C.爪哇岛植物繁茂、草木终年常青,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D.除东、西两端外,马六甲海峡内流向西北的海水流速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一上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甲、乙、丙、丁气压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乙>甲>丁>丙

2.此时,图中M地最有可能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综合 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为A、B、C三大自然区。

(2)A区地形以高原和 为主,植被以草原和 为主;

(3)图中字母B代表的大自然区的名称是 区。

(4)C区北半部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C区与A区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判断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鄂尔多斯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该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 ,读图完成各题。

1.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该工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的直接效益不包括

A.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B.推动房地产投资

C.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D.加强技术信息联系与生产协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洞庭湖容积减小将会导致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2.1998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可能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地协调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选修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 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中部以平原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水土流失严重是黑土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齐齐哈尔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