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 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分析港珠澳大桥建造过程中夏秋季节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及其原因。

(2)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3)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5)简述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台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纬度较低;离台风源地近。

(2)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3)该处海域海水深度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要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隧道对船舶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4)有利于缩短香港、珠海、澳门的形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了粤港澳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使珠海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互补;有利于珠三角地区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业发展等。

【解析】

(1)港珠澳大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纬度较低,离台风源地近,夏秋季节多台风,影响大桥施工

(2)影响大桥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水面宽度、气候条件、海水的腐蚀性、海底地形、水深等方面加以分析。读图可知,大桥所在地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降水量大,及海水的含盐量大,对钢铁桥梁的腐蚀性较强,同时,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海浪等影响大桥是寿命。

(3)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采用桥隧结合方式的原因是减小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中段建隧道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型轮船通行,同时也考虑了安全性以及有利于维护等方面因素。

(4)交通运输建设对完善交通、缩短运输时间;加强区域联系;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及旅游业发展等均有主要意义。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即可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2下列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甲、丁 D. 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A. 来沙量大 B. 径流量小 C. 盐度低 D. 水位高

2由乙时期到甲时期,拦门沙

A. 向海洋推移 B. 高度增加 C. 外坡受侵蚀 D. 体积减小

3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

A. 利于海水自净 B. 增强航行安全 C. 不利泄沙排洪 D. 阻碍鱼类洄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中哈石油管道”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该运输方式的优势是(  )

A. 投资小 B. 适应性强

C. 灵活性好 D. 连续性强

2中哈石油管道建设中,沿线地区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外来物种侵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

A. 有大量淡水流入

B. 有暖流经过

C. 有寒流经过

D.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2该海域沿岸气候的分布特点是(  )

A. 沿南回归线呈东西带状分布

B. 在南回归线附近呈点、面状分布

C. 从南回归线附近向南呈狭长带状分布

D. 在南回归线附近向南北呈狭长带状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大西洋沿岸两个海湾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M河与乙图中N河比较

A. 含沙量:M小于N B. 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

C. 补给方式:M为雨水,N为积雪融水为主 D. 结冰期:M短于N

2】关于P河流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河网密布,向心状的水系 B. 促进了高低纬热量的交换

C. 径流量大,促进冰川移动 D. 促进该流域内陆水的更新

3】关于两海湾附近气候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海域受暖流影响,乙海域受寒流影响 B. 常年多雾是两海湾的共同特征

C. 甲海湾附近风力弱,乙海湾风力强 D. 两海域都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2016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式,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增加到548万,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

材料三 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2016年合肥市瑶海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 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指出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加快合肥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4)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