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26日13时4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下南海,穿马六甲海峡,跨印度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09年1月6日到达目的地,并于当地时间1月6日11时起正式开始为我国商船护航。
材料二:
世界局部区域图
(1)图中G山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隆起而形成的。
(2)长期以来,图示地区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争夺非常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和
    十分短缺的________资源。
(3)试分析M地盛产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官兵进行鱼雷发射研究实验,发现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其影响较____。经过马
    六甲海峡后,西航过程中官兵感受到的昼长比实际的昼长____。
(5)西行途中,为了与当地区时取得一致,官兵的手表需调______(快、慢)。沿途盛行风与洋流使舰
    艇编队航行速度____。
(1)印度洋
(2)石油;淡水
(3)光热条件优越;靠近河流,灌溉便利;沙性土壤,适宜长绒棉生长。
(4)小;长
(5)慢;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题。
材料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2005年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50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小题1】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B.纬度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相同
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小题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一1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吉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14中A、B、C、D 所在区域的农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料二:基塘模式是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如今,“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农业不断出现。图15为“基塘生产模式示意图”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⑴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A是           。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来看,限制A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C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如图15所示,分析材料二,C地区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          

(3)B地粮食生产,属于                  (填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分析B地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至少答三点)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四川省高一1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⑴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___       ,分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⑵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3分)

⑶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但现在又“重震雄威”,说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⑷丙图中的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