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2010年与1984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这种变化可能带来哪些问题。(4分)

(2)城市的发展主要靠工业的带动。外商投资发展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装配等工业主要分布在农村的乡镇。这种选择对外商的好处有哪些?(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                             

      。(2分)

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2分)

 

【答案】

 

(1)小城市发展十分迅速(2分)  耕地减少;人口多,居住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

(2)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丰富;工人工资低等(任答两点得4分)

(3)政策优势不明显;生产成本上升(地价或劳动力上升)(2分) 

经济腹地范围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政策支持。(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出2010年1-5万人的城市数量比1985年多出很多,说明珠江三角洲小城市发展迅速;但城市的发展会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城市的过快发展,城市的建设慢,会使居住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

(2)因外商投资的这些工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因农村土地面积广,土地价格低;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水平低,工人工资低,这些都会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3)因改革开放政策范围扩大,所以珠江三角洲,失去了政策优势;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工资和土地价格上升,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失去了价格的优势。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有长江航运深入内陆,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所以经济腹地范围广;因工业发展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产业基础好;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实力强;还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考点:珠江三角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题型:013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题。

(1)

图中区域是

[  ]

A.

长江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珠江三角洲

D.

海河三角洲

(2)

图中B代表的城市是

[  ]

A.

深圳

B.

苏州

C.

东营

D.

天津

(3)

图中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下降到9.2%,主要原因有

①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②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③政府限制原料的出口

④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图中地区

[  ]

A.

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

B.

铁矿和石油资源丰富

C.

水资源和能源短缺

D.

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5)

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区扩散,原因有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多侨乡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  ]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6)

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A.

土壤肥沃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地形平坦

D.

热量条件好

(7)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

[  ]

A.

充分发挥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内地工业

B.

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

C.

减少运输,降低成本,发展“临海型”外向经济

D.

接近原料和消费地,合理布局生产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艰难曲折的历程。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读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图中②的产业转移,试分析当时珠江三角洲发展加工工业的区位因素。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了“大珠三角”的概念,加工工业出现了图中④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转移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1980年,国家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北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据图1、图2说明唐朝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格局对我国的影响。

(5)在近现代历史上,广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试分析两次开放中,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之间的不同关系。

材料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6)运用哲学道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

(原创)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政权力无处不在,被称为“全能型政府”。而现在要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

(7)请说明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经济学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和1986年、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两经济区城市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共同区位条件。

  (2)B城市工业产值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读1986年和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1984年与2010年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2010年与1984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这种变化可能带来哪些问题。(4分)

(2)城市的发展主要靠工业的带动。外商投资发展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装配等工业主要分布在农村的乡镇。这种选择对外商的好处有哪些?(4分)

  

(3)材料二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                             

                                                                  。(2分)

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