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2.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
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张玲同学在漳州看到一辆车牌为“豫A—56778”的车,这辆车来自我国哪个省份( )
A.湖北省 B.西藏自治区
C.河南省 D.安徽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2.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被a、b岩层覆盖
B. 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C. 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 下陷侵入d、e岩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2.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3.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候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意某区域运用全球气候模式模拟1951-2000年和预估2001-2050年的年均≥10℃积温等值线(单位:℃)分布,3200℃为暖温带北界指标,1600℃为中温带北界指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温度带及温度带的变化是:
A.1951-2000年的甲地相当于暖温带 B.2001-2050年的暖温带向高海拔推移
C.1951-2000年的乙地相当于中温带 D.2001-2050年的中温带向低海拔推移
2.该区域2001-2050年温度带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是:
A.山地永久积雪的最低界线降低 B.棉花的种植范围大量向南扩展
C.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降低 D.冬小麦的种植范围明显向北扩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浏阳市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图完成问题。
1.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仓库,最合适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市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
A.a B.b C.c D.d
3.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教育联盟高二下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下图中R山海拔2180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气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 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
(1)描述R山的地理位置。(4分)
(2)用地质作用解释R山“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2分)
(3)据图简述R山山顶气温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5分)
(4)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