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我国三个年代的四项人口指标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2)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
(3)1985年我国人口增长呈现________的特点,该年人口净增长____________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与农村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我国三个年代的四项人口指标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2)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
(3)1985年我国人口增长呈现________的特点,该年人口净增长____________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与农村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90年人口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目前,中国人口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人口众多;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就业压力始终较大等。
(1)根据材料一,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谷期的数字代号是图中的 和 。并分别分析原因。
(2)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 ||
1 | 1949.10.3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2 | 1949.10.4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3 | 1949.10.5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4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5 | 1949.10.6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6 | 1949.10.6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7 | ]949.10.7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8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9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0 | 1949.11.23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11 | 1950.1 .18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荚、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真正实现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3)结合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料三、四,概括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重要特点。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政策,揭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的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的时期,并取得丰硕成果。
(5)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我国取得的外交辉煌成就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六 建国6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8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达到了246619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528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取得上述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命令,决定当年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减免田赋并实行二五减租……结果“田赋虽免,租之减否,无人过问,蒙其利者徒有地主”。据官方对9个省的调查,有8个省基本未实行,如湖南“实行减租者殆无一人,即该省关于推行减租办法尚未拟订,致全省农民期望政府施行保障佃农减低租额甚为迫切”。……
(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改的政策方法等问题……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据渤海地区对人均占有三地情况的调查,土改前贫雇农1.5亩,富农9亩,地主24亩,土改后贫雇农3.88亩,富农3.9亩,地主2.8亩……据统计,内战期间山东根据地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前后动员民工担任运输等任务者超过1000万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都进行了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各自制定的基本土地政策及其施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共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1956年实现农业集体化以来,到1978年的20多年中,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1984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近400公斤,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2)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分析材料二所说“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粮食生产实现重大突破的转机是什么?
材料三
(3)据图1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切实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5)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下降,试分析原因。
材料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数据表
(6)据此,有同学得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的地位逐步下降”。请你结合图表信息,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加以评析。
材料五 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2007年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6.3%。同年12月,国际大米、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分别比同期上涨83.7%、74.0%、12.7%、13.3%,几乎所有国家都难逃这一轮粮食涨价风潮,居高不下的粮价甚至成为威胁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因素,有些国家采取提高税收的政策限制粮食出口。
(7)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面对这种局势,我国应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