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将部分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等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移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1. A.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2.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3. C.
    劳动力素质高
  4. D.
    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2.促使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粤北、粤西等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劳动工资水平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市场


  1. A.
    ②③④
  2. B.
    ①②③
  3. C.
    ①②④
  4. D.
    ①②③④

3.“腾笼换鸟”对粤北、粤西等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附加值


  1. A.
    ①②
  2. B.
    ③④
  3. C.
    ①③
  4. D.
    ②④
1. D
2. D
3. C
1.20世纪80年代为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外来资金、技术,促进了珠三角的发展,重点发展了轻纺工业。选择D项。
2.珠三角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的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故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劳动力工资水平、地价和政策。选择D项。
3.材料反映“腾笼换鸟”促进了广东边远地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而利于当地的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但也给可能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故②④错误。选择C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地理 题型:069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

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________属于________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________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

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________(单项选择)

[  ]

A.

肥沃的土壤

B.

低洼的地势

C.

发达的科技

D.

便捷的交通

(3)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4)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

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业部门最为突出。

(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________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

(7)

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________(多项选择)

A.

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

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

劳动力素质较低

D.

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8)

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___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延吉市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外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充满了期待……。
材料二: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
材料三:我国东南部地区图

【小题1】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3分)
【小题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吸引大量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
【小题3】举出三例海南省主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3分)
【小题4】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海南岛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从海口市出发到三亚,有223、224、225三条国道路线可供选择,要去沿线及其附近景区最多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要去地势起伏最大、可顺便考察山地地貌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2分)
【小题5】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吉林省延吉市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外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充满了期待……。

材料二: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

材料三:我国东南部地区图

1.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3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吸引大量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

3.举出三例海南省主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3分)

4.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海南岛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从海口市出发到三亚,有223、224、225三条国道路线可供选择,要去沿线及其附近景区最多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要去地势起伏最大、可顺便考察山地地貌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2分)

5.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的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转交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自警、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的区位因素。(单选)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2)下列地区也有可能采用基塘生产模式的是(    )(单选)

A.松嫩平原      B.河套平原     C.漳厦平原    D.河西走廊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______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的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选)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技术和设备

   (5)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选)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环境污染严重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6)近年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和云南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的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外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充满了期待……。

材料二: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

材料三:我国东南部地区图

(1)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6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4分)

(3)举出三例海南省主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6分)

(4)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海南岛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从海口市出发到三亚,有223、224、225三条国道路线可供选择,要去沿线及其附近景区最多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要去地势起伏最大、可顺便考察山地地貌的可选择经过      国道路线。(4分)

(5)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