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小题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小题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小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小题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小题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小题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小题2:风(风力)
小题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沙化)。
小题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小题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小题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退缩后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中亚的咸海周边地区.可以从湖泊的轮廓及注入河流判断,也可以根据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来判断。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如垦荒极易导致土地沙化,引用河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湖水的盐度增加,这也是该地区盐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在近岸浅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陆地称为_________。围海和填海造陆可缓解人地矛盾, _________(国家)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被誉为“低地之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5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注:工业新水月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小题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小题2: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全球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小题1:全球荒漠化分布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④全球二氧化碳排发量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天气危害较严重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               D.贵阳、昆明、重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0年11月12日,第五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幕,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第五届年会主题“低碳城市,公众责任”体现了哪一类人地关系思想(  )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小题2: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D.挖掘“发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B.对企业具体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4为某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回答1-2题。

1.判断该制糖厂的厂址可能位于
A.北京    B.黑龙江  C. 云南    D.台湾
2.关于该厂生产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重视从废物中回收有用成分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联系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