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表回答问题。

地点

气温(℃)降水(mm)

一月

四月

七月

十月

全年

甲地

气温

25

27

26

25

26

降水

253

292

158

210

2893

乙地

气温

16

25

32

28

28

降水

0

0

0

1

3

丙地

气温

6

15

25

16

16

降水

75

60

8

128

815

丁地

气温

4

9

20

10

12

降水

43

36

60

78

726

(1)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大,辐射强        

  (2)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在副高的控制下

  (3)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亚洲低压

  (4)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解析: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看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雨热不同期,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丁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为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表回答问题

印尼海啸波浪到达时间和死亡人数(据《自然》杂志)

国家

震后

死亡

印尼

30m

228000

泰国

1m

5384

马来西亚

1h

68

孟加拉国

2h

2

斯里兰卡

2h

31000

印度

2h30m

88000

索马里

7h15m

1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海啸就我国的分类标准属于________灾害,主管部门是________,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___灾害,接损失程度属于________灾害。

(3)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力量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条件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人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问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1.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2.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    )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C.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300元

3.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也居中

C.云、贵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010年,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下表回答问题。(13分)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5分)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0年,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下表回答问题。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