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代诗歌。

【答案】D

【解析】属古代诗歌有误应属于现代诗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黾勉:努力。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诗人有古之作矣 拟:模仿

B.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范:以……为榜样

C.终不能 悛:屈服

D.然自其居东坡 斥:被排斥,被贬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先生被贬海南,他的小儿子苏过陪同,住茅舍,吃苦菜芋头,但是他不以为苦,喜欢写诗,而诗也还是精神饱满。

B.苏轼追和陶渊明的诗,一是因为喜欢陶渊明的诗,二是因为陶渊明的诗不多,三是喜欢陶渊明性格。

C.苏辙认为苏轼到了晚年在陶渊明身上寻求寄托的说法难以让世人相信,因为他不管出入朝廷还是升官贬官他都始终坚持自己。

D.苏辙认为苏轼的诗作胜过李白杜甫,和陶渊明并驾齐驱,自己跟着兄长写诗,但总是不如他。可见东坡才华横溢。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译文: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译文:

【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这;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彥则,号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死者恐不得知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 不知东方既白

C.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优劣,内心常感到忧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译文:

(2)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译文:

【5】/给文中画线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贼:害人害己。

B.好直不好学,其蔽也 绞:不容忍而伤人。

C.故旧不遗,则民不 偷:偷抢。

D.不迁怒,不 贰:重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厓门吊古记

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日月争光;区区摩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注】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扆:屏风。民彝:人伦。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祠者于道左 逆:迎接

B.考其营建 颠:开始

C.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 割:割据

D.风波无此平 妥: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僦民舟习海行者行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

B.足深咎 青泥盘盘

C.当日月争光 落霞孤鹜齐飞

D.出于寻常之所不料 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改刻奇石上的字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 窃 论 弘 范 宜 不 足 责 宋 之 执 政 以 国 与 人 如 弃 遗 余 恬 不 知 恤 非 得 二 公 振 起 其 间 天 理 民 彝 或 几 乎 息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1)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译文:

(2)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使用简洁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的自我写照,也为下文感伤时局、怀念诸弟作了铺垫。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

扣住了诗题中的字。

C.颈联写残年多病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表现出诗人年老多病

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的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

的种种感慨。

E.诗歌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的变化过程,尾联则指出由外

向到内向的原因。

【2】作者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下的中国,正行进在深刻而复杂的转型期。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常常有复杂的背景与成因;一些耸人听闻的看法,往往源于不同的立场与视野。

B城镇化既包括进城农民的教育问题,还包括医疗、养老问题等,所以说城镇化是一系列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结果,无法一挥而就

C近来,特大交通事故屡屡发生,伤亡惨重,究其原因都是严重超载,但即使是这样有些人还是不足为训

D合肥拟建设高达502米的“安徽第一高楼”,该楼以6段竹节作为主体造型,取“节节高升”之意。此消息让市民们拭目以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画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在于贤而已

A.不能以尚事能为政也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

C.必将之贵之、敬之誉之

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