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2,完成问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小题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比较。
小题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故选A项。
小题2: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故选 C 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表1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
1
61
9.62
1996—2000
5
817
4.43
2001—2007
7
2555
0

(1)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2分)
(2)据表1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4分)
(3)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4分)
(4)针对该流域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小题2: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小题3:流经B地区的河流名称是
A.渭河B.湘江C.汉江D.赣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图11为湖南省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试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简要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回答两方面)(4分)
(2)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主要功能?(回答两点)(2分)
(3)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图中城市共同的特点是沿_______分布。(2分)
(4)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8分)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分布的世界著名地貌类型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4分)
(2)简述B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不利因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并读表回答问题。
河名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长度(千米)
河口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长江
1 808 500
6 397
33 980
9 623.71
珠江
453 690
2 214
11 070
3 360.00
黄河
752 443
5 464
 1 820
574.50
淮河
187 000
1 000
1 110
621.00
小题1: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
小题2: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流域面积 B.降水补给C.河流长度D.流域内地貌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6是浙江、四川、海南三省2011年经济数据统计图,读图判断问题。
小题1:①、②、③代表的省分别是
A.四川、浙江、海南B.海南、浙江、四川
C.海南、四川、浙江D.四川、海南、浙江
小题2:有关①、②、③三省经济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①省市场广阔,粮食商品率高
B.②省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重高
C.③省旅游资源丰富,且离客源市场近
D.③省水能与天然气蕴藏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5为地球上的一段纬线,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三地太阳能资源由多到少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P>Q>RB.R>Q>PC.Q>R>PD.P>R>Q
小题2:产业转移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目前图示三地产业转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A.P→QB.R→QC.Q→RD.P→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