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9月,6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318国道,历时19天到达拉萨(下图),完成了他们“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的梦想。

(1)川藏线道路艰险,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请推测老人们在骑行途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老人们原打算在7-8月骑行,在査阅气象资料后,得到巴塘年内各月气温和水量(下表),他们决定避开7-8月出行。简述老人们这样可以避开哪些不利于出行的因素?

(3)为应对沿途各种自然挑战,老人们在出发前制定了一个物品清单。请对清单进行补充(下表),并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理由。

(4)相对于自驾游,骑行川藏线有哪些优点?

【答案】(1)骑行线路长,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体力消耗大;线路西段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沿线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多发;沿线植被茂密,蚊虫较多,易受蚊虫叮咬。

(2)7、8月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冲锋衣和短袖衫:昼夜温差大、高低海拔之间气温相差大;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太阳辐射强;食品和饮用水:路途遥远,随时补充。帐篷:沿途村镇较少,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瓶装氧气:高原空气稀薄,防缺氧;修车工具和配件:路况复杂,车易损坏。

(4)减少汽车尾气和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有利于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认识和欣赏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高旅游质量;更便于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出行方式选择对旅游体验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紧密结合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灵活分析作答。

1)注意关键词“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生物等角度分析。气候角度:线路西段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气压因素导致)、沿线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多发;地形角度:骑行线路长,地势起伏大,体力消耗大;生物角度:沿线植被茂密,蚊虫较多,易受蚊虫叮咬。

2)该题需要注意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读表可知,该区域78月气温较高,降水丰富,该区域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在该时间段易遭遇洪水、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该题需要紧密结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加以回答。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易发生高原反应,需要携带瓶装氧气;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冲锋衣和短袖衫;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需要携带防晒霜或防晒衣帽、墨镜等;骑行历时长,路途遥远,需要携带食品和饮用水;沿途村镇较少,人口密度小,需要携带帐篷用以休息或躲避雨雪;注意是“骑行”,沿线路况复杂,车易损坏,且沿线地区修理站点少,需要携带修车工具和配件。

4)注意材料关键信息“追寻阳光、倡导环保、骑行川藏线”。因此,相对于自驾游,骑行川藏线的优点是减少汽车尾气和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其次,骑行游能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有利于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再次,骑行游有利于认识和欣赏沿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提高旅游质量;最后,骑行游更便于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湄公河五国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节点国家,已被定位为中国“--轴两翼”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中的“主轴”重点合作国家,而中国对外产业转移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式。下表为湄公河五国2009-2016年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评价结果(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9-2016年,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最强的是

A.越南B.老挝C.泰国D.缅甸

2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①劳动力多且价廉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空间上与中国相邻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3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可以

A.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B.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C.加快内部间经济联系D.形成新兴的经济联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随行车方向变化而转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车载导航仪利用的技术是

A.GIS和GPSB.GPS和RS

C.RS和GISD.数字地球和GIS

2汽车在前方右拐后,导航仪面板上指向标箭头的指向是

A.右上B.右下

C.左上D.左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陡崖位于山顶的( )

A.西南方B.正南方C.西北方D.正北方

2该区域拟建一条海拔400米桥隧结合的平直公路,此隧道路段长度约为( )

A.10kmB.20kmC.30kmD.40km

3上题拟建公路中需修建桥梁的数量为( )

A.一座B.二座C.三座D.四座

4图中陡崖最大高差是( )

A.399米B.400米C.199米D.358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经济河流” 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下图为某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A. 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B. 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

C.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 所在地区水质清洁

2图中各城市

A. 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B. 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C. 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

D. 大连虽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3在城市流域中,下列关于“河流”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吉林→长春→沈阳 B. 抚顺→沈阳→哈尔滨

C. 大连→沈阳→长春 D. 哈尔滨→长春→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 东南沿海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

A. 南涝北旱 B. 北涝南旱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3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A. 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 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

C. 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春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200km,最宽处达200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向上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2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南部濒临太平洋 B. 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

C. 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 D. 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降低 B. 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C. 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 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 (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与 区、温带森林带与 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请分析西辽河流域1995~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特点及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