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左图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小岛最终于甲岸相连;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右图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岛最终于丁岸相连。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等五校协作体高三12月第一次联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B.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2.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迟退休年龄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a至f为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a、b组成的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我国东南季风和台风登陆属于d环节

C.a、b组成的水循环属于大循环

D.人们可以直接干预的是e环节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 )

A.①岩石要经过重熔再生

B.②为沉积岩

C.火山岩属于③这类岩石

D.①②③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3.主要以e环节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

A.华北平原 B.塔里要盆地的蘑菇石

C.青藏高原 D.东北五在连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下面三幅图,其中图甲和图乙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且A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点,北京时间是 点。

(3)A点昼长是 小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图乙中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②位置时,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

(5)图乙中,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图丙中武汉、汕头、海口三个城市中,正午太阳直射 市,白昼最长的是 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4°,则( )

A.寒带范围缩小 B.温带范围扩大

C.温带范围缩小 D.热带范围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第一学期11月高三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1)甲虚线框内为何种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5分)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5分)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

从河流的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于( )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描述赤道上的自然现象的是( )

A.全年每天都是昼夜平分

B.每天太阳高度均最大

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自转角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