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结合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状况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促进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原因。

(2)推测该地小麦类型(冬小麦Or春小麦),并说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3)指出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种植的最为不利的气候条件,并从气候成因角度分析之。

【答案】(1)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且有丰富的地下水为牲畜提供饮用水;地广人稀;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

(2)冬小麦;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灵活紧凑的农事安排;市场适应性强。

(3)降水少。大分水岭阻挡东南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盆地地形,盛行下沉气流。

【解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混合农业的特点、以及限制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以及解决措施。兼顾基础与综合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读图可知,混合农业地形,气候,河流因素外,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混合农业为商品性农业,当地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铁路、公路运输发达适合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位于大自流盆地,当地丰富的地下水微咸,适合牲畜饮用;墨累--达令河为小麦种植提供灌溉水源;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小麦及牧草得生长。

(2)墨累-达令盆地处于较低纬度,所种小麦与我国华北平原相同,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由于可越冬,为冬小麦。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模式为混合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图中根据墨累--达令盆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畜牧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通过羊粪还田、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取得生态效益;通过循环生产(秸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小麦耕作与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时效性较高,利于农民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3)因为,阻挡了东部海洋水汽的深入,所以导致了盆地农业生产水分不足。墨累—达令盆地受大分水岭阻挡,使东南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无法到达,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水资源不足,不利于小麦种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形成的山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D.乙—适合修建隧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210mB.610mC.830mD.430m

2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B.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C.图中河段流速较慢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3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A.祁连山后退B.河流侵蚀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D.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2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D.缺乏土层

3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将选址南极罗斯岛(163°46′0″E,76°54′42″S),下图所示,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在该区域进行了建站选址优化工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岛和马克姆峰相比

A. 平均风力小 B. 年日照时间长 C. 平均气压低 D. 年降雪量较大

2考察期间某日,当罗斯岛上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时,北京时间约为

A. 9时 B. 15时 C. 21时 D. 23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甲图)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乙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D.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下列叙述属于乙图中A环节的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M、N两地积温值出现的理由。

(2)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3)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长三角”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Z”字形都市圈发展地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都市圈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B.5级C.4级D.3级

2有关“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

B.上海的等级最高,但服务范围较小

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服务范围较大

D.南京和杭州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和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_________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③地自然带对应的两种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气候。

(3)乙、丙两地中,纬度较低的是________地;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