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各题。

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2.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 高考模拟(二)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据此回答各题。

1.该企业有可能是( )

A.制糖厂B.饮料厂

C.机械厂D.化工厂

2.甲、乙、丙、丁一线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 )

A.山脉B.河谷

C.铁路线D.农业带

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2.3.2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106kg)

-200

-150

-100

-60

-40

200

1 300

2 350

820

-300

-360

-310

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仿真演练2.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马铃薯原产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后传播至亚洲、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a为马铃薯原产地位置与地形图。

材料二 图b为欧洲部分地区地形与河流图。

材料三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193 500万千克,其中马铃薯产量为8 892 500万千克。马铃薯单产为稻谷、小麦、玉米的2~3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2013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约1 000亿千克。有人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

(1)说出马铃薯原产地的光、热、水、土条件。

(2)马铃薯忌渍水。从地形角度说明马铃薯集中种植在图b中的A地区而不是B地区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我国扩大马铃薯种植,使之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中国人的又一主粮。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仿真演练2.2.1人口、城市与交通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地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试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2.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各题。

1.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仿真演练2.1.4地壳的运动规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各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 B.45 m

C.75m D.10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仿真演练2.1.2大气的运动规律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各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串讲2.1与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30°N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各题。

1.该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北京日出东南

B.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2.造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