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理解与该主题不相关的是(  )

A.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B.重视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C.挖掘自然资源潜力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与该主题不相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2010年6月5日召开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副部长高世楫认为,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口跨区流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据此回答题。
【小题1】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小题2】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
D.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6月5日召开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副部长高世楫认为,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口跨区流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据此回答题。

1.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2.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

D.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4.3公众参与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13天艰难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4.3公众参与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下题。

1.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2.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3.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