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6分)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8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1)(6分)冲积扇(洪积扇)(2分)在甲河段,地势陡峭,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2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洪)积扇(2分)。
(2)(8分)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2分),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2分),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8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每点3分,任答四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由甲流向乙。在甲河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陡峭,流速快,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先堆积。颗粒较小的沙土物质被携带到下游,形成了图示的鹅卵石堆积地貌。
(2)该地位于我国,有时令河,结合海拔高度分析,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根据材料三,收割时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覆盖减少了蒸发,可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小麦生长。
考点:山麓冲积扇的构造特征及形成原因,时令河的成因,免耕直播的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第二共同体高三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某旅游者想拍摄一张甲村的全景照,正确的拍摄地点和理由是( )
A.A地 海拔较高,适宜远眺
B.B地 视线通透,俯视全村
C.C地 距离较近,身临其境
D.D地 地形平坦,视野开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富阳市高三上8月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表示A地某日的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下列小题。
1.A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60°N,120°W B.60°N,60°E
C.70°N,180° D.70°N,60°E
2.该日,A地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
A.地平正北方向 B.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地平正东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年级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判断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有(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B.利用湿热的气候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石油出口业
2.图中乙所在地不属于( )
A.美洲板块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拉丁美洲
3.某船从甲国附近海峡经过时正好是北京时间12时,此时乙国区时大约为( )
A.23时 B.12时 C.6时 D.18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能源是( )
A.可再生能源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2.推测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 )
A.水电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3.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生物能 B.煤 C.天然气 D.潮汐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