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4 000 000,请据图回答。

小题1:.图中河流所跨纬度约为(  )
A.1°  B.2°
C.3°D.5°
小题2:当该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地最易发生泥石流B.乙地最易发生滑坡
C.丙地最易发生河水泛滥  D.丁地最易发生旱灾
小题1:B小题2:C
小题1:本题考查地图和经纬网的相关知识,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由图可知该图的图上距离约6 cm,根据比例尺是 1/4 000 000可得,实际距离约为240 km,经线上1°纬度的弧长约为110 cm,可知所跨经度约为2°,故B项正确。
小题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发生的原因和等值线的相关知识,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由图可知,丙地处于河流的弯曲处,流水不畅,同时其上流较陡峭,河水流速较快,如遇山上来水多,易发生河水泛滥,故C项正确;A项中甲地虽陡但无河水流过,不易发生泥石流;B项中乙地位于山谷中,易发生泥石流,D项中丁地位于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少,蒸发弱,不易发生旱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阴影区是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甲山脉是     山。(2分)
(2)顺图中箭头方向,简要回答该区域地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4分)
(3)阴影区内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请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大部分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均降水量1 200~2 200毫米,6~9月常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平方米,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壤多为红壤。
材料二: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示意图。

(1)福建省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2)当地(材料二中福建省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在山地、丘陵、坡地上广种茶树,茶叶畅销国内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这里种植茶树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说明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对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西气东输出二线工程有利于推进我国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东至上海,南至广东,将于2011年全线贯通(图12)。
(1)从气候、地形两个要素,比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起止点所在省区的地理环境差异。(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根据图9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去路遭太行山脉所阻,河水以巨力冲开三路——“人门”、“神门”和“鬼门”,此为三门峡。1957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三门峡水利工程在此修建。
材料二:“通过水土保持,兼上游支流再建拦沙大坝,到1967年来沙可以减少50%,而到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了50年之后的末期,来沙可减少100%。”(1954年《黄河三门浃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节选)
材料三: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后一年半中,十五亿吨泥沙被拦截在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中,潼关河床淤高了4.5米。迫使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位上升。

(1)在图中以“■”符号标注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位置。(3分)
(2)黄河的泥沙未如1954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预期的减少,自然原因是什么?(11分)
(3)陕西省部分专家提出意见,要求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废”掉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4)河南省部分专家反对水库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要求合理利用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包括12个省市区:新、青、甘、宁、陕、川、滇、黔、藏、渝、桂、内蒙古。面积约685 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 2000年末,西部地区人口约3.78亿,约占全国的30%。这个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约占全国的91%。据此回答4---5题。
小题1: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地势起伏极端,多地质灾害B.生物种属繁多,植被覆盖良好
C.温差变化大,为大陆性气候区D.河流径流量变化小,内流河广布
小题2:大西北地区以交通为依托发展陆上边境贸易,最为便利的省区是
A.甘肃和陕西B.新疆和内蒙古
C.青海和西藏D.云南和广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w.@&s.5*u.c.o~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模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27—29题。

小题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B.丙C.乙D.丁
小题2: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B.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
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小题3: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则发展经济林木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以解决当地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D.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工矿开发
小题2:材料二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小题3:材料二反映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水资源利用不当D.过度樵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