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简述A、B两区域发展农业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6分)
埃及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棉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埃及9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2)说明尼罗河谷地发展长绒棉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6分)
(3)B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灌溉,又强调排涝。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4.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 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1示意某地区通过钻探某一岩层得出的地质数据:黑点代表钻井位置,斜线左边数据代表井口所在地面海拔高度(单位:米),斜线右边数据代表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22~23题。
2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形坡度在四地中最缓 B.乙地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为主
C.丙地地下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丁地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为主
23.若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则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图示区域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阴影区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6—8题。
6.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7.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8.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21—22题。
2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丰富的铁矿 B.丰富的煤矿
C.充足的的水源 D.便利的水陆交通
2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简图”,该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读图完成小题。
1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
①该区域建筑用地增多,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②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③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失业率增加;④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⑤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14.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淘汰传统产业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比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3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及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图4为河流上A、D两水文站测得的流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流向由D到A B、等潜水位线a›b›c›d
C、河流水补给潜水 D、潜水补给河流水
18、近年来,湖泊面积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围湖造田
C、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大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