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到图10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
(2)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间,B地(21°N)昼长的变化情况。(3分)
(3)同学们在B地(21°N)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记录的B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据此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3分)
(1)喀什比A地纬度高,(1分)夏季白昼时间更长;(1分)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1分)日落更晚。(1分)
(2)6月10日至6月22日,昼渐长;(1分)6月22日,昼最长;(1分)6月22日至8月10日,昼渐短。(1分)
(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1分,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90°。)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同学们是在夏半年进行的考察,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A地区纬度高,因而能够见到太阳;另一方面,喀什位置靠西,地方时相比A地区晚,日落也要晚一些。
(2)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6月22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一直到12月22日前后。考察时间段内,对于靠近北回归线的B地而言,昼长夜短,6月22日昼长达到最大值,因而6月10日到6月22日昼长不断变长,6月22日到8月10日,昼长逐渐变短,整体而言昼长夜短。
(3)由B地区日影图可以看出,6月10日到6月22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长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日影逐渐变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7月17日日应为0,说明此时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为90°;7月17日到8月10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长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沿60°N纬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
1.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北冰洋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图中两条曲线呈负相关
2.关于a、b、c所穿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小于b区域
B.b区域受蒙古高压控制
C.c区域白昼时间比b区域短
D.c区域附近有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3.关于d、e、f所穿区域的正确说法是( )
A.d区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e区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C.f区域是人口密集
D.d区域容易形成凌汛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读下图, 完成下列小题。
图甲是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H市人口变动趋势图。其中三条曲线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和人口综合增长率。图乙是该城市主城区用地规划。
1. 上左图中b曲线表示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机械增长率
C.人口综合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
2. 上右图中该市总体规划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是何种城市功能区(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城市绿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辐射属于长波辐射的有( )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实线表示经纬线,虚线表示晨昏线,M、N分别是昏线、晨线与经纬线的交点,Q点位于MN的中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日( )
A.M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N点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C.N点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0°
D.Q点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2.若M、N向Q点靠近重合于Q点时,则该日所在的日期时段是( )
A.3月21日至6月22日
B.6月22日至9月23日
C.9月23日至12月22日
D.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3.若M、N两点地方时相差8小时,则北京时间是( )
A.0时 B.10时
C.12时 D.2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 )
A.198 B.290
C.380 D.450
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300 B.400
C.500 D.600
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正东方向
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落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2.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元旦 B.清明节
C.国庆节 D.圣诞节
3.图中c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点出现极夜
C.南非夏日炎炎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简图。
材料二 中央确定江苏省为新疆的对口支援省份。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材料三 国务院关于支持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做好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地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积极利用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支援的特殊政策和有利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技术进步,构建适合经济开发区长远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材料一中某种能源为 ,描述该能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分)
(2)比较材料二中两省区三大产业比例的差异。(2分)
(3)简述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优势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