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表1-4为2000年某两个国家人口统计材料,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1-4

国家

总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

6 398

2.50

0.65

 

B

12 687

0.94

0.82

 

(1)计算出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写在表格相应位置中。

(2)两国比较,该年度人口增长快的是_______;人口数量增长多的是______。

(3)根据所学理论分析A国近一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B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什么模式,B国近一阶段人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1.85 0.12

(2)A A

(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该题以两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资料为例,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第(2)题,人口增长快慢即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人口增长数量要计算得出。第(3)题,人口增长特点要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表可以看出,B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应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寿命较长,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13、39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三:下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1分)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2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和图说出:
①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2分)
②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有何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河北省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江苏省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13-14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2.苏北地区为提高城市化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       

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表2)。

表2

 

影 响 因 子

意 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该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6分)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10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4分)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