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1,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地自转速度的正确排列是

A.线速度:丁>乙         B.角速度:乙>丙

C.角速度:丙>乙         D.线速度:甲>乙

14.当丁地出现极昼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甲>乙     B.正午太阳高度:乙>丙

C.昼长:甲>乙             D.昼长:甲>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1,完成6~8题。

[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

  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元月双周练习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1,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米        B.40米        C.65米       D.9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5,完成13 - 15题。


 

 

1.图中甲、乙两地所在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作物分别是  (    )

    A.甲——水稻和油菜、乙——冬小麦和棉花

    B.甲——冬小麦和棉花、乙——水稻和油菜

    C.甲——水稻和油菜、乙——春小麦和大豆

    D.甲——春小麦和大豆、乙——水稻和甜菜

2.导致甲、乙两地所在的平原地区农作物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3.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限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B.乙地区春季旱情严重

    C.甲地区春季多低温阴雨              D.乙地区土壤肥力低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图5,完成13-14题。

1.杜邦化工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  ②有胜利油田的天然气资源 

③靠近黄河水源地  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C.石油勘探和开采

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