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千年难见黄河清”,黄河的含沙之多,是世界河流之最。近年来,人们发现黄河不断变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流域整治与开发主要面临的任务之一,目前,黄河干流上有中大型水利枢纽工程30座,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每年汛期来临前,小浪底需要腾出库容为汛期防洪做好准备,调水的同时也需要冲出一部分库区淤积的泥沙。上方排出库区澄清的黄河水,下方冲出库区淤积的泥沙,清水拥着泥沙形成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为河道排淤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1)据图分析1989年前黄河中、下游河段最主要的水文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2)1989年以来黄河治理取得显著效果,中、下游河段水逐渐变清。根据所学知识,从生态治理、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1989到2015年间,黄河中游小浪底站及下游河段年均输沙量明显高于中游河段,从水利工程建设和功能发挥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黄河持续变清对河口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

【答案】(1)由图可见,1989年前,黄河中、下游河段年均输沙量非常高,表明其最主要水文特征是泥沙含量大。其主要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士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随降水和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剧增,并影响到下游河段。

(2)生态治理:1989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各种小流域治理措施发挥作用,生态治理成效逐渐显现,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因此中游河段泥沙含量明显减少。

城市化发展:1989年以来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两省城市化发展较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减轻了两省农村环境压力,有助于植被恢复,保持水土;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两省在生态治理方面投入加大,也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3)水利工程建设:2001年后黄河中游的小浪底水利工程逐渐发挥拦沙、蓄沙、输沙的功能,中游输入的泥沙为小浪底水库拦,因此该站泥沙输送量明显大。

功能发挥:小浪底水库定期放水冲沙,不但水库中的大量泥沙被冲走,且下游河段部分过去沉积的泥沙也被冲走入海。

(4)黄河持续变清,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含量减少,从而使得河口地区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地貌形态发生变化;同时,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肥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地区植被数量和种类可能发生变化;植被以及河口形态的变化可能会景致影响河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地下水钓质量和水位的变化。可见地理环境的诸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水文特征、水土流失治理、自然环境整体性、水库功能知识。

1)从图中数据可知,1989年前黄河从龙门站往后几个中下游水文站输沙量数值较高。说明黄河中、下游河段最主要水文特征是泥沙含量大。原因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有大量泥沙随降水和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剧增,并顺流而下,影响下游河段。

2)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生态治理:黄河治理措施有恢复植被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得黄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加上各种小流域治含沙量较少,黄河中游河段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因此中游河段泥沙含量明显减少,治沙效果显著。城市化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两省城市化发展较快,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而转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一方面缓解了两省农村人地关系,有助于退耕还林,使得植被恢复,保持水土。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经济收入的提高,促进两省在生态治理方面投入加大,采取更多保持水土的措施。

3)水库主要功能是丰水期拦沙、蓄水,枯水期放水。而小浪底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发挥了拦沙、蓄水的功能,中游河流携带的泥沙被建设中小浪底水库拦住,使得该站泥沙输送量明显变大。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又发挥放水功能。定期放水冲沙,水流流速较快,使得水库中的大量泥沙被冲走,下游河段部分沉积的泥沙也被冲走入海,导致黄河中游小浪底站及下游河段年均输沙量明显高于中游河段。

4)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黄河持续变清会对河口地带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都会产生影响。黄河持续变清,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含量减少,河口地区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速度减慢,地貌形态发生变化;泥沙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导致植被减少,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进而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状况。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劳动力区域流动中 劳动力流动比例下降, 劳动力流动比例增加。

(2)2000年,东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为主;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主。

(3)图中数据显示,20002010年,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差异 ,省内县际经济差异 ,县内经济差异 。(均填“变大”或“变小”)

(4)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省际劳动力流入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属于

A. 恒星B. 卫星C. 行星D. 彗星

2在月球绕地运行过程中,月球探测器

A. 在①处经受太阳高温考验B. 在①处观测不到水星和金星

C. 在②处能拍摄到地球照片D. 在②处可以观察到太阳黑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浙江温州选考模拟)读山东省某县城201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图示工业区布局在城镇南部,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交通 地价 环境 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该县城通过新的城市规划会(  )

A. 提高绿地人口密度 B.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C. 使城市病更加严重 D. 导致河流污染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 B. C. D.

2据图判断下列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 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 内蒙古高原东部可能为阴雨天气D. 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姿态优美潇洒。可每年飘飞的柳絮会使接触或者吸入者,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下图示意柳絮开始飘飞预警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2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中柳树生态效益的是

A. 增温增湿B. 遮阴纳凉C. 释氧固碳D. 防治水土流失

3结合图中柳絮开始飘飞的时间推移规律,过敏体质的人外出应尽量避开的时间段是

A. 8:00-10:00B. 12:00-14:00C. 16:00-18:00D. 20:00-2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A. 荒漠 B. 水乡 C. 森林 D. 草原

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A. 炎热干燥 B. 温暖湿润 C. 寒冷潮湿 D. 寒冷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约(30°N,117°E),宽约6尺,墙高8尺,大约呈东西走向,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下图为六尺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日正午,背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遮挡,该日为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2该地正午时刻,国际标准时为

A. 4:12B. 4:00C. 20:00D. 20:12

3推测六尺巷墙体底部砌片石,地面铺就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A. 防潮B. 储水C. 抗震D. 防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圭亚那是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千米,人口78.7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6.4%。

材料二 圭亚那位置图(左图);圭亚那木结构高脚屋图及首都乔治敦气候资料(右图)。

(1)利用大气环流有关知识,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次年1月)的原因。

(2)分析圭亚那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高脚屋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