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A.10℃ B.15℃
C.20℃ D.25℃
3.比较该山地南、北坡森林类型在分布特点上的明显差异: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
5.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线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单位:元/吨)
时间 | 2007年7月 | 2007年9月 | 2007年11月 | 2008年1月 |
价格 | 1460.73 | 1523.57 | 1516.72 | 1543.82 |
1.“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 ,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自然灾害频繁 C.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
3.请为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1)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区域发展的特点有 。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你认为苏中、苏北可以引进苏南的 ,大力发展 型和 型产业,提升区域 ,推进 化进程。
(3)简述当前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地理示意图回答
关于甲乙丙三图叙述正确的是
A.丙图是甲图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
B.图乙中D处正受到图丙所示气流控制
C.图乙所示天气系统和图甲中AB所示天气系统相似
D.图乙中天气系统和图丙中天气系统形成的天气状况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五个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占全国比例比较表。
| 水资源 | 人口总数 | 耕地资源 |
东北 | 5.56% | 8.76% | 16.97% |
① | 46.44% | 19.55% | 14.44% |
② | 33.72% | 38.04% | 25.41% |
③ | 6.14% | 26.01% | 31.19% |
④ | 8.14% | 7.64% | 11.99% |
④比③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A.④降水比③多 B.河网④比③稠
C.④比③距海近 D.④比③多高山冰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四条河流的开发利用,正确的叙述是
A. 甲河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航运价值巨大
B. 乙河水能资源丰富,干流无法通航
C. 丙河对沿岸国家的农业灌溉起了巨大作用
D. 丁河的干流上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甲地的气压
A.小于1012百帕 B.大于1008百帕
C.小于1028百帕 D.大于1032百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2008年我国甘蔗播种面积省区占比示意图”。读图完成
与广东相比,海南省甘蔗播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距离更近 B.交通更便捷
C.生产成本更低 D.技术更先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2月25日,百岁外白渡桥重返苏州河。北跨桥身借助潮汐“回家”后第二天,南跨桥身也复位成功。外白渡桥东侧建造了苏州河河口水闸,其主要作用是
①防止船只碰撞、损毁外白渡桥 ②预防大潮汛,确保苏州河防汛墙安全
③调节苏州河水位,冲刷河道污染物 ④保证苏州河流量,提高通航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