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C

【解析】

生物的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生物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学科技能强化专题仿真演练:常考四大类地理图表的判读(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年我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即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示意图,完成题。

1.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特点是(  )

A.北多,南少      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多,西少 D.沿海多,内地少

2.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技术水平 D.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时精练:第1章 行星地球3(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时精练:第1章 行星地球1(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国庆节期间,某户外旅游爱好者在网上发帖召集驴友到我国某区域(如图)进行观光旅游,虚线所示为旅游线路。读图完成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2.旅游爱好者在沿途看到的景观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地看到最高峰冰雪覆盖

B地附近分布有荔枝园

C地坡度陡,行走艰难

D地附近河流出现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仿真演练: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解释原理问题(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题。

1.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条件 B.热量状况

C.经度位置 D.海陆位置

2.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于生长

B.地处阴坡,热量不足

C.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D.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仿真演练:核心突破_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读下图,完成题。

1.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短缺 B.河流结冰期短

C.市场需求量小 D.河流落差大

2.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回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费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相互干扰  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 第1章 人口的变化(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