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该图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6年),完成问题。


1.跨国公司最可能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


  1. A.
    中国、日本
  2. B.
    印度、美国
  3. C.
    中国、印度
  4. D.
    中国、德国

2.在这些国家设厂的原因主要是


  1. A.
    技术条件好
  2. B.
    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3. C.
    庞大的消费市场
  4. D.
    优越的人文环境条件
1. C
2. C
1.读图判断,发达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说明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2.结合上题分析,企业选择发展中国家办厂,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从发展经济角度考虑,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产业转移。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活动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读图分析两类国家汽车普及率的差异即反映市场的差异即可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该图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6年),完成问题。

【小题1】跨国公司最可能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

A.中国、日本B.印度、美国
C.中国、印度 D.中国、德国
【小题2】在这些国家设厂的原因主要是
A.技术条件好B.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优越的人文环境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吉林省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该图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6年),完成问题。

1.跨国公司最可能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

A.中国、日本            B.印度、美国   

C.中国、印度             D.中国、德国

2.在这些国家设厂的原因主要是

A.技术条件好            B.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优越的人文环境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辽宁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农民日报》2007年11月30日报告“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秸杆占31%,薪柴占25%,传统的炉灶秸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

材料二  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节能减排”工作,争取完成

“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材料三  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消费最大增,最近全国许多城市油价大幅提高,石油短缺,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据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727.97万辆,以销售721.60万辆的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56%来自生物能,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8分)

(3)读“材料三”,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挤外,还能产生                   问题,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日报》2007年11月30日报告“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秸杆占31%,薪紫占25%,传统的炉灶秸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

材料二  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节能减排”工作,争取完成

“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右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材料三  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消费最大增,最近全国许多城市油价大幅提高,石油短缺,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据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727.97万辆,以销售721.60万辆的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56%来自生物能,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3)读“材料三”,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挤外,还能产生                   问题,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