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
(l)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动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动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说、____说和____说。你赞成哪种学说并说出赞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 森林面积 | 淡水 |
0.1公顷 | 0.1公顷 | 2 000立方米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 面积 | 耕地 | 森林面积 | 年径流总量 |
8 200万 | 16万km2 | 920万公顷 | 800万公顷 | 2 200亿立方米 |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 目前,我国有近14亿人。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12分)
某地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1)
耕地 | 森林面积 | 淡水 |
0.1公顷 | 0.1公顷 | 2 000立方米 |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表2)
人口 | 面积 | 耕地 | 森林面积 | 年径流总量 |
8 200万 | 16万km2 | 920万公顷 | 800万公顷 | 2 200亿立方米 |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6分)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