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为期40天的2013年春运大幕落下。全国道路、水路、民航、铁路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34亿人次。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人口老龄化 D.婚姻家庭
3.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下期末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便利 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水平较低 D.劳动力素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汕头市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个古镇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古镇位于我国的
A.长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2.古镇中多数小桥为拱型设计,据此推断该镇当时
A.便于排泄洪水 B.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C.建桥材料丰富 D.濒临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度汕头市高一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1.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2.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3.铁路交通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一城市是图示地区因铁路而兴起的( )
A.太原 B.石家庄 C.武汉 D.株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度汕头市高一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2006年辽宁、湖北、贵州、江苏四省部分人口数据,(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四地可能为贵州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人口迁入指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老龄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广州越秀区高一下期末水平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2.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广州越秀区高一下期末水平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③是石灰岩,则④为
A.花岗岩 B.板岩 C.石英岩 D.大理岩
2.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两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比例最高的是
A.运费 B.原料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
2.按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划分,乙类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原料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聊城外国语学校高一下质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租水平看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丁>甲>乙>丙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