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1中①、②两地分别为长江三角洲与东北松嫩平原,两地具有的共同特征有(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③都有肥沃的黑土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图1)。

图1
材料2: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

图2
材料3: 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历时约300天,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材料4: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1)图1中字母A、B、C、D、E代表不同的海底地形,其中B是                   ,E是               (2分)
(2)图2中C是         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 C形成的原因是               。(3分)
(3)图2中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4)“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洋。(1分)
(5)“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1分)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1分)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7)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为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   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时,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白昼最短是       ;从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岛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情况是                            

(2)开普敦的自然带名称是                   ,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                          

不同之处主要有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第一次综合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期间,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地方时相差最小的两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6分)

(2)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若一位参会者从德班沿图中线到哥本哈根,沿途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这种景观差异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6分)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会议探讨的共同问题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测评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长江流域和下荆江河道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7分)

(1)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图1中字母A、B分别代表      省和       省。

(2)长江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和主要外力作用。

(3)甲地附近建造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       水利枢纽,该水利枢纽的坝址不选在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南津关地区,其原因是      

                           

(4)下荆江河道位于长江的     游,与其他河段相比,该河段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 

                      。在该河段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有利于                 

(5)长江口段南北两侧的河道宽度明显不同,较宽的是      (填“南”或“北”)侧。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面两幅图,图1为甲、乙两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2为A、B两城市人口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图1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是         ,甲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乙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2.图1中城市甲向城市乙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3.图2中A、B两地分别对应图1中甲、乙两城,判断A地对应          ,B地对应         。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