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气候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只是热量和降水B.气候资源的地区分布只是结构的差异
C.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D.气候资源的变率较小
C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与其他自然资源相同的一些特点。根据其特点分析气候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能力。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气候属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气候资源具有普遍存在性,在地区分布上,只是数量的多少和结构的差异。气候资源具有数字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图13为“2007年部分国家石油产、消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石油出口量占本国石油产量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B.俄罗斯C.墨西哥D.伊朗
小题2: 美国石油进口量比中国大得多,其原因主要包括
A.社会经济发达
B.国内能源资源贫乏
C.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D.能源利用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23-2,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工厂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水泥厂选址  ,理由  ;炼铁厂选址  ,理由是 
(2)拟在城东建一飞机厂,该方案是否可行  ,理由是    
(3)拟将开工的铁路桥,从自然角度考虑设计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若该地区位于我国江南某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填一种即可),耕作制度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2001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天然橡胶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与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并称工业四大原料。近年来,由于我国的资源海外开发战略滞后,“先知后觉”,而不得不吞下国际石油、铁矿联盟操纵的价格“暴涨”的苦果。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我国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等省区,但生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因此我国正 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从区位因素考虑,最佳的海外基地是:
A.东南亚B.南美洲C.非洲赤道地区D.墨西哥
小题2:下面关于我国石油进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路线主要是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线
B.进口来源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从中东,还要从俄罗斯、中亚、拉美、印度等地进口。
C.依靠国际合作,积极开发海外能源基地
D.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搞好关系,开发石油进口渠道,开辟陆上管道运输,保证能源进口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山西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承载力强度指标是指水资源承载人口与实际人口之比。读表一回答23—24题。
表一
23.读表一可知,水资源严重超载的区是 (   )
A.晋城    B.长治    C.运城    D.临汾
24.下列有关山帽水资源可持续利川的“节流”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高产值高耗水农业        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川车
C.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方案    D.修建蓄洪储水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