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回答问题。(12分)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阐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分)

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造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逐渐隆起形成世界最高的高原。(2 分)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任答三点,6分)

对地形的影响:地壳运动造成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多大山,多雪山冰川。

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形成高寒气候,冬寒夏凉,高原上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对水文的影响:海拔高,青藏高原成为我国也是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周边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对资源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大,多晴天,使之成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处,也成为我国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生产生活方面:(任答两点,4分)

对农业的影响:高寒气候造就了独有的高原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种植业以青稞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牦牛、山羊为主。

对人口、城市和经济的影响:高寒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成为我国人口稀疏地区,城市分布少,人口、城市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该地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能歌善舞的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且两板块相对运动,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海拔升高,形成高原,高原上多大山,多雪山冰川,成为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成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处,也成为我国地热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

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

人口、城市和经济:自然条件较差,多分布在农业生产发达的河谷地区。

地域文化景观有:服饰方面,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民居方面,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

考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世界局部地区降水相对变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相对变率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年降水相对变率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B.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相对变率逐渐变小

C.地势越低的地区,年降水相对变率越小

D.降水量大的地区,年降水相对变率小

2.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由于地势低,水汽易深入,降水多

B.②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终年多雨

C.③地年降水相对变率大,水旱灾害多发

D.④地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导致动物大规模季节性迁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

(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 (1分)

A.接近市场 B.接近劳动力 C.接近廉价的土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3分)

(3)产业转移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

(4)山东在吸引产业转移时应该在环境方面注意哪些问题?(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各题。

1.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的优点是( )

A. 连续性强,运量大

B. 安全性能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

C. 运输效率高,是目前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D.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关于中俄原油管道运行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中国东北大气质量的改善

B. 提高中国能源供给水平、改善能源进口结构

C. 改善俄罗斯能源短缺的状况

D. 促进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航天基地成功发射。11月8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1.“嫦娥二号”从发射到传回虹湾区影像图的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昌的白昼越来越长 B.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

C.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对“嫦娥二号”卫星传输的虹湾区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Interne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质量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下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 D.夏季风

2.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份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读图完成各题。

1.该山地是

A.武夷山脉 B.黄山

C.泰山 D.秦岭

2.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