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三 上述两个材料中,④地位于世界著名海洋公园麦夸里群岛,该群岛是从海洋深处逐渐升出海平面形成的,为火山岛,平均海拔约240米。下图为麦夸里群岛典型景观照片。

(1)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从而体现出整体性的特征。根据材料一、二,举一例说明材料一左图中两大岛屿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并说出形成该整体性的主导因素。(4分)
(2)比较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河流,麦夸里群岛河流发育程度(高或低),请分析最主要的两个原因。(6分)
(4)材料一左图中最大岛屿东、西部河流特征差异显著。相对于P河上游,Q河上游河流向下和向源头侵蚀能力,请分析原因。(6分)
(26分)
(1)突出表现:温带气候(2分) 主导因素:中纬度地区(2分)
或突出表现:山地为主,平原狭小<或地形陡峭>(2分) 主导因素:处于板块消亡边界<相撞地带>)(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必须是区域突出的整体性表现,主导因素必须与表现对应,否则不给分)
(2)气温:①地年均气温高于③地(2分),原因:①地纬度低于③地(2分)
降水: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③地(2分),①地降水冬季比例更大大(或①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于③地或③地降水季节分配更均匀)(2分)(“降水”差异表现,任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2分) 原因:①地夏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交替控制(2分);③地位于终年受西风影响的山地的迎风坡(2分)
(3)低(2分) 面积小(2分),海拔低(2分)
(4)更强(2分) 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2分);流域内降水更丰富,流量更大(2分),能量更集中

试题分析:
(1)自然环境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等五大要素.两大岛屿的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论述;由于两大岛屿位于36°S--48°S之间,属于温带气候,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所以主导因素为该两大岛屿位于中纬度地区;或者根据地形图判断,该两大岛屿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所以可以判断出两大岛屿的地形特征是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其成因为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一般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2)①、③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其差异的成因可以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来分析。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对于②地所在岛屿,麦夸里群岛为火山岛且形成较晚,平均海拔约240米,面积较小,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不是太明显,所以河流发育程度低。
(4)相对于P河流域,Q河流域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陡峻,所以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水能丰富,上游河流下切侵蚀和和向源头侵蚀能力很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沙棘为温带植物,野生的蒙古沙棘亚种主要分布在中、俄、哈、蒙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及其临近地区,该区域属于寒温带森林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平均气温2 ℃,大于或等于10 ℃积温1 500~3 000℃,无霜期100天。我国的良种沙棘主要是从蒙古沙棘亚种中选育得来的果实较大的类型。
材料二 根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把沙棘种植划分为6个一级区,它们是:Ⅰ——半湿润平原与高原区;Ⅱ——半湿润丘陵沟壑区;Ⅲ——半干旱风沙草原区;Ⅳ——干旱丘陵沟壑区;Ⅴ——半干旱丘陵沟壑区;Ⅵ——干旱风沙区。不同分区,沙棘种植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地区以加工利用经济沙棘林为主要目的,工矿区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矿区复垦沙棘生态林为目的,干旱地区以沙棘良种选育和种苗繁殖为主要目的。

(1)根据材料一阐述上图所示地区种植沙棘的原因。(10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Ⅵ区A地沙棘林种植的发展方向并简述理由。(12分)
(3)分析延安适合修筑窑洞的自然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描述图甲中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写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并提出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3)试分析“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并说明“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小题2:与上图中P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 

小题3:图中从Q至O的陆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规律
A.经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纬度地带性D.非地带性
小题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位于我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丁>丙>乙>甲B.丁>乙>丙>甲
C.乙>丁>丙>甲D.甲>丙>乙>丁
小题2:若乙表示天山,则其南坡缺少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分 D.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小题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8分)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分别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了“新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11179公里,运行时间16天;运费比航空节省,运时比海运缩短;运力更大,安全性更高,辐射更广,通关更加便捷。重庆成为国内产品抢滩欧洲市场的桥头堡。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和重庆铁路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1500万,城市交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重庆构建“一江两翼连三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其中“一江”是指   (河流名称)和与之平行的重庆至太平洋沿岸的铁路;“两翼”指两条以铁路为主力的大通道,其中西北方向经阿拉山口直通        洋沿岸。(4分)
(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经过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自然环境呈现显著的      分异规律。(4分)
(3)“笔记本电脑像新鲜蔬菜,越新鲜越好卖。”试分析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大巨头、六大代工商以及500余家配套厂落户重庆的原因。(6分)
(4)试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给我国内陆出口经济格局带来的新变化。(8分)
(5)综合分析重庆多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 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A.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B.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D.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小题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D.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某校“地理社团”在2012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下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8分)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8分)

(2) 描述苏门答腊岛(小方框所示岛屿)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