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又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2)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
解答 解:(1)若该模式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的季风环流图,且A是陆地、B是海洋,A处气流下沉,说明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则该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这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亚洲高压,南亚位于其南面,则盛行东北风,该季节,乙地风向为东北风,受其影响,我国华北平原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2)若该图表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逆时针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如果该海域在太平洋,则乙洋流名称叫西风漂流,从成因来看,它是由盛行西风吹动形成的.
故答案为:(1)冬;亚洲高压;东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
(2)南;西风漂流;盛行西风.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和洋流的分布规律,熟记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岩石裂隙明显,风力侵蚀 | B. | 生物活动频繁,动物刨蚀 | ||
C. | 碳酸盐类丰富,雨水溶蚀 | D. | 岩层性质差异,风化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 |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 |
C. | 甲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 |
D. | 甲地附近的铁路属于新欧亚大陆桥组成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