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They met for the first time, but they talked happily as if they ______ good friends for a long time.
A.have been B.were C.are D.had been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It was human errors, rather than the natural disaster, that ______ for the death of so many innocent people in the landslide at an industrial park in Shenzhen.
A.is blamed B.is to blame
C.are blamed D.are to blam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没有建立一院制议会。而是建立了两院制。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从制宪者们的经典论述中找到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
材料二 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就是把立法机构分为不同的单位。”汉密尔顿认为立法机关如果全由选民代表构成的一院制,就会存在部分人侵犯部分人权利的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一院制容易引发党争。如何消除党争,宪法的反对者们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用小共和国中公民的爱国热忱和遵纪守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对共和国的热爱使得小共和国的公民不会形成旨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不同派系或者在此基础可以大大减小党争的危害。”而制宪者们认为“一切一院制而且人数众多的议会,都容易为突发的强烈感情冲动所左右,或者受帮(党)派头子所操纵,而通过过分的和有害的决议”。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机构。
——《英美两国代议制结构性差异的成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如果实行单独的参议一院制或单独的众议一院制,分别会造成怎样的结果?(4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为解决麦迪逊和汉密尔顿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4分)
(3)材料三中“宪法的反对者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实行两院制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土崩瓦解,国人久被压抑的政治热情和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犹如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禁朋党畏党祸的历史传统不复存在,入党结社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渐成时尚。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时人描绘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彼此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材料二 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说明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材料二 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陈嘉庚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