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上图是城郊近地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则此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 )
A.②对丙具有净化、增温作用 | B.①对甲具有净化、增湿作用 |
C.②对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 D.①对乙具有减温、减湿作用 |
A.洋流①为西风漂流 |
B.洋流②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
C.乙处位于大陆西岸 |
D.甲乙丙的纬度由高到低 |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郊近地面大气环流流向是由郊区流向城市。读图可以判断,乙为城郊,甲、丙均为城市。城市与郊区相比,城市的工业多,人口多,所以气温高,污染严重,湿度小;郊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工业少,气温较低,污染轻,湿度较大,所以②对丙具有净化、降温作用,A错。①对甲具有净化、增湿作用,B对。①、②对乙无影响,C、D错。
【小题2】根据北半球洋流分布规律,乙应该是在中纬度,甲、丙无法判断是低纬度还是高纬度。所以D错。西风飘流分布在南半球,A错。无法判断洋流性质,B错。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中,大陆东岸洋流是由低纬、高纬流向中纬度,大陆西岸洋流由中纬度流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所以只有C对。
考点:城市热力环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
A.甲、乙、丙、丁 | B.丁、丙、乙、甲 |
C.甲、丙、乙、丁 | D.丁、乙、丙、甲 |
A.上学难 | B.老龄化 | C.民工荒 | D.男女比例失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往西航行,于2011年11月1日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图 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A.启航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正向北迁徙 |
B.1月在开普敦靠岸停留期间,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
C.途经南海时,吹东南风 |
D.科考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目前欧洲已进入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
A.严重的环境污染 | B.严重的经济衰退 |
C.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 D.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 |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数量过多 |
C.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 D.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
A.压缩经济规模 | B.实行计划生育 |
C.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 D.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N、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00米 | B.200米 | C.300米 | D.400米 |
A.M、N | B.M、P | C.M、Q | D.P、Q |
A.风沙 | B.洪涝 | C.滑坡 | D.寒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干流荆江部分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图中“九曲回肠”景象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堆积 | B.地壳的水平挤压 |
C.地表断裂凹陷 | D.冰川搬运、侵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