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18年11月26日凌晨,蚌埠市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普遍低于200米,这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下图为城区某处建筑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①减弱B. ③不变C. ②减弱D. ④减弱
【2】左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3】从全球来看,与全球变暖相关的是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减弱D. ④增强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读大气受热过程图,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②减弱,C对。①不变,不受大气影响,A错。地面温度低,③减弱,B错。大气保温效应增强,④增强,D错。
【2】左图箭头中,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③,C对。A、B、D错。
【3】从全球来看,与全球变暖相关的是④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D对。①不受大气影响,不变,A错。 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B、C错。
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②减弱。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2)此时A地出现__________现象(极昼或极夜)。
(3)这一天,B地__________时日出,昼长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日__________时, 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__________。
(5)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6)若30°S有一楼顶上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如上右图),这一天集热板与楼顶的最佳倾角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广州相比,拉萨
A. ①较大 B. ②较大 C. ③较大 D. ④较大
【2】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 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为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________,变化周期大约为________年。
(2)图中的B为________层,其主要活动有____________。
(3)填写下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发生现象 |
气球电离层 | 干扰________通信 |
地磁场 | 产生“________”现象,使磁针颤动 |
高能粒子撞击两极高层大气 | 在极地夜空产生________现象 |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 | 形成异常的天气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
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
【2】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到拉萨,是我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藏彝走廊指我国的川、藏、滇三省区边境的横断山脉地区以藏、彝、羌、纳西、等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其中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地形促进了藏彝走廊地区多民族的形成,试解释原因。
(2)试分析川藏公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一批重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这些城市在大雨之后常出现积水回流现象,积水从管道口喷涌而出,溅起半米多高的泥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积水严重,主要是人类活动干预了水循环的
A. 蒸发环节 B. 降水环节 C. 下渗环节 D. 径流环节
【2】造成这些城市积水回流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管道
A. 口径小 B. 埋藏浅 C. 密度大 D. 质量差
【3】我国大部分城市不适合修建原苏联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
A. 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B. 地势低平,排水不通畅
C. 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 D. 人口稠密,建设用地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土流失分布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区域中( )
A. ①区域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②区域为热带雨林带
B. ①区域土壤肥沃,②区域土壤贫瘠
C. ①区域季风水田农业发达,②区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D. ①区域丘陵面积比重大,②区域平原面积比重大
【2】造成①②两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A. 天然林草覆盖率低
B. 开发历史悠久
C. 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
D. 人类活动强度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基地
【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