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的圆柱投影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1)图中日期为___________,此日图中A、B、C三点中最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___________。
(2)图中弧线AE为___________(晨或昏)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时。
(3)该日D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小时。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为___________,该范围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
【答案】(1)6月22日 C
(2)昏 0或24 20
(3)16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北寒带
(4)(23°26′N,90°W)或(23.5°N,90°W)(位置可换)
(5)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解析】
本大题以某日太阳光照的圆柱投影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日期判断、极光出现地点、晨昏线判断、地方时判读、昼长计算、极昼范围、五带划分、直射点坐标、正午太阳高原的纬度分布规律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1)题,根据图中昼夜分布情况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判断图中日期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日图中A、B、C三点中,C点位于极地地区且出现极夜现象,利于观赏到极光现象。
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左至右)判断,图中弧线AE上各点由白天更替为黑夜,因此该线为昏线,此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黑夜的中央经线,由此判断其地方时是0时(或24时),C点所在经线与A点所在经线相比,C点位于A点以西60°,比A点晚4小时(每小时15度),由此推算出C点的地方时是20时。
第(3)题,首先过D点画一条纬线,图中会显示该纬线位于白天部分的经度跨度为60°×4=240°,由此推算出该日D点的昼长是16小时。图中显示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为北极圈以北地区,按照五带划分,该范围属于北寒带。
第(4)题,前面判断该日为夏至日,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图中显示,90°W为白昼的中央经线,因此直射点经度为90°W。
第(5)题,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则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均耕地多 B. 高速铁路的建设
C. 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2】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铁路运输 C. 生产水平 D. 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 加剧水土流失B. 造成土壤盐碱化
C. 破坏地表植被D. 引起草场退化
【2】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 提高煤炭产量
B. 将涉煤企业外迀
C. 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略图。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2)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3)图中甲地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部靠进口,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在乙地炼铁,炼钢厂留在甲地。简述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煤炭被人们番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18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指出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使用中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4月14日国家三部委出台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 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
(1)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2)说出福建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
(3)说出福建在两次产业转移中所处角色的不同,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下面左图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
(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
(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
(4)为合理开发利用雪花资源,请提出相应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全球米贵已经令粮食安全危机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农村人口比重大B.山地多,平原少
C.人多地少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下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沃尔特河流域
A. 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
B.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
C.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
D.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
【2】水库建成后可导致
A. 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
B. 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
C. 河流入海年径流总量增加
D. 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