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3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3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 D.B3纸(51.5cm×36.4cm)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GIS软件的应用,对照图中信息,可知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④喷水池,根据右图中的黑色区域的提示,也可以知道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喷水池。

2.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即缩小1000倍,长宽分别为30cm,22cm,再考虑实际用纸需要留有边框,所以结合四个选项B符合。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 )

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A为“世界某区域图”,图B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A中甲、乙两地,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2.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天津市高三毕业班联考地理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某城市用地示意图(下左图) (A为主城区,兼有B、C卫星城)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关于图中城市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处水厂选址图中④处最合理

B.在甲、乙、丙三处建水泥厂,乙处最合理

C.B、C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A主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

D.该城市的农田不应该与生态绿地混杂在一起

2. 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不太合理的是

A.该城市就业压力较大

B.该城市近期就将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

C.该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D.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四川“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艘货船从图中A港沿图示路线到B港,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世界标准时刚好为9时。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黑点代表①处位置),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课标Ⅱ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课标Ⅱ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福建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安徽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