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
D.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十一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题。
1.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暖流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
A.美国 B.意大利
C.巴西 D.澳大利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云龙二中高三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数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碳排放量本国消费远远超过生产的有( )
A.巴西、欧盟15国、墨西哥
B.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C.日本、欧盟15国、美国
D.中国、印度、南非
2.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正确叙述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的碳排放量
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中关村的发展,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能源 B. 知识、技术 C. 市场 D.环境优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一是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
年 份 | 1970 | 1980 | 1990 | 2002 |
总人口(万人) | 356.4 | 406.0 | 436.5 | 452.22 |
自然增长率(‰) | 25.10 | 7.29 | 8.22 | 2.13 |
城市人口比重% | 10.6 | 13.2 | 18.8 | 28.8 |
1.关于表中三要素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十多年来虽然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总人口仍呈上升趋势
B.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随之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下降,总人口必然上升
D.因总人口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2.该市人口比重在32年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市人口数量随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而上升
C.城市人口出生率高
D.农村人口死亡率高
3.该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B.人口老龄化突出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严重老龄化 B.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质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7月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指出:到2020年前,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近1.3亿,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60%左右;2030年前将新增城镇人口2亿,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68%。据此完成15--16题
1.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城中心空洞化 D、商业化
2.现阶段我国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主导因素有
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政策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占世界人口1%的富人掌握着世界上35%的财富。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
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