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2018年2月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规划指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着力实现"三中心、一门户"的战略定位。航运中心发展将重点攻坚"八大主要任务",包括建设以长江干线为主轴的黄金水道、构建武汉港等主要港口的集疏运网络、发展铁水联运和江海直达为主的多式联运、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等。规划同时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试分析其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答案】①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 ②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③支流多,通航里程长 ④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⑤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大 ⑥干流航线和京广、京九、京沪多条铁路线相交,可水陆联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的概况,以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河流落差较小,水流平稳,江面开阔,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高;且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无结冰期,宜宾以下河段四季可通航,是中国东西向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同时,长江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及工业中心众多,有巨大的运输需求;而且,其干流航线与我国多条南北向铁路干线相交,可实现水陆联运。因此,其航运价值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11月14日,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迎来1300年来首次日全食,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科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涌入当地最佳观测点凯恩斯追逐日全食美景。

1本次日全食的食甚发生在凯恩斯当地时间6:38,当时大部分北京居民最有可能进行的活动是

A.在睡梦中B.吃午饭C.上班途中D.下班途中

2日食发生时,月、地、日三者位置关系和当地月球升起的时间大致是

A.呈一直线,月球居中;日出时分B.呈一直线,地球居中;日出时分

C.呈一直线,月球居中;傍晚时分D.呈一直线,地球居中;傍晚时分

3有关月球运动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公转周期大于自转周期B.公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

C.公转周期小于自转周期D.昼夜更替时间比地球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上海市水务局2014年2月22日发布消息,上海长江口水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对上海长江口陈行水厂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饮用水的口感已受影响。

完成下列各题。

1出现咸潮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上海咸潮主要发生的季节是(

A.冬春季B.夏秋季C.春夏季D.秋冬季

2下列河口地区出现咸潮机会最多的是(

A.亚马孙河口B.刚果河口

C.莱茵河口D.恒河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秋分(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牛收节,9月23日上午,陕西威阳杨凌国际会展中心上演了庆丰收大联欢。在安寡腰鼓的精彩配合下,千面锣鼓摆成了一个硕大的红色“丰”字造型,鼓声震天。

分析中国农民丰收节选择在秋分举行的有利条件和对农村旅游活动的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3城市用地与城市人口的变化导致的结果可能是

①促进城郊农业的发展

②出现逆城市化

③大城市周围出现卫星城

④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⑤城市交通拥堵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现场施放“大黄鸭”测量水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工程的正式通水能够(  )

A.从根本上解决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B.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缓和华北地区的洪涝灾害D.消除京津冀地区的水污染问题

2利用“大黄鸭”携带的设备测量输水速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3该工程可能对汉江流域带来的影响是(  )

A.下游地区泥沙沉积趋重B.上游地区泥沙沉积趋缓

C.下游地区水资源趋于富裕D.上游地区旱情趋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某地天气及大气质量表。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大气中PM2.5浓度(微克/每立方米)

12月24日

5℃

0℃

微风,霾

500

12月25日

5℃

-4℃

微风转北风三四级,霾

410

12月26日

6

-7℃

多云转晴,阵雨,北风四五级,霾

313

12月27日

6℃

-6℃

阴转晴,微风

32

12月28日

5℃

-55℃

晴,微风

121

读表,12月27日大气中PM2.5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27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 ②26日风力较大,利于吹散污染物

③26日出现阵雨,利于降尘 ④27日阴转晴,温差增大,风力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

1998年

2011年

人口数量(人)

4951

2964

人口合理容量(人)

5160

4030

年人均产值(元/人年)

2027

3460

河流含沙量(kg/m3)

0.023

2.252

1该地人口合理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环境承载力上升B.生态环境恶化

C.社会财富大幅度上升D.生活消费总量增加

2能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林牧业比重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迁入人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