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可判断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降水量、气温 |
B.多年平均雪线在南半球低纬地区最高 |
C.中纬地区雪线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
D.高纬地区雪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A.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 B.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
C.高纬度农业产量增加 | D.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
A.大气逆辐射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试题解析:
【小题1】雪线高度取决降水量和蒸发量,在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量极大,雪线低,而在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温高,降水量少,雪线高,判断①雪线;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递减,故图中②气温;在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量极大,在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少,60°附近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③降水。排除A;图中看三线的变化趋势,中纬度雪线高度下降,而,降水量在50°—60°降水量增加,排除C;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图中看出雪线的高度有上升的趋势,气温继续下降,排除D。图中看出在南半球20°附近雪线达到6000米,为最高值。故选B。
【小题2】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对地球影响非常大,水循环、水资源、热量、自然景观都有影响。高纬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中纬度降水量减少,排除A;低纬地区由于气温升高,雪线的高度上升,排除B;全球气温上升,热量增加,南半球温度带南移,北半球北移;全球气温上升,高纬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增加,蒸发量多,降水增多,粮食产量上升,故选C。
【小题3】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量吸收热量,使得气温升高。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热量的吸收,而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C。
考点:考查全球气候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地下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面沉降超过8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警戒水位和出现的时间大概是
A.30米,1993年 | B.35米,1995年 | C.42米,1999年 | D.30米,2000年 |
A.东非高原的乡村地区 | B.亚马孙平原的乡村地区 |
C.西欧平原的城市地区 | D.华北平原的城市地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左图是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城市热岛强度(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日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城市热岛强度随某一因素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左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热岛效应显著 |
B.各时间段晴天热岛效应都强于阴天 |
C.热岛强度与天气状况无关 |
D.最强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
A.绿地面积 | B.建筑物面积 | C.工业化程度 | D.人口数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13时31分,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表面。据此回答第小题。
【小题1】当“好奇号”探测车登陆火星表面时,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28°30′N,80°42′W)区是
A.8月5日13时31分 | B.8月6日0时31分 |
C.8月7日2时31分 | D.8月7日13时31分 |
A.a是北极 | B.b在赤道上 |
C.c是太阳直射点 | D.d在南回归线上 |
A.大气和云雾 | B.山脉和平原 |
C.太阳辐射和火星引力 | D.液态水和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或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下图为近7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 B.
C
D.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0?204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一直上升 |
B.1980?2040年,人口的总抚养比先降后升 |
C.预计到2040年,自然增长率将会上升 |
D.预计到2040年,老年抚养比才开始达到少儿抚养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能源生产结构: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下图“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说明我国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
B.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 |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据图回答问题。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
B.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 |
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 |
D.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一海水侵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水土流失加剧 | B.水量急剧减少 |
C.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