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上海卷参考版) 题型:综合题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分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卷1参考版) 题型: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江苏卷参考版) 题型:选择题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北京卷参考版) 题型: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级哈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 |
男性 | 女性 | ||||
中国 | 0.6 | 143 | 19.5 | 72 | 75 |
印度 | 1.4 | 389 | 30.6 | 63 | 66 |
法国 | 0.7 | 118 | 18.4 | 78 | 85 |
美国 | 0.9 | 34 | 20.1 | 76 | 8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级哈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自然景观从以 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4)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指导意义? 。
(5)自然带④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西洋海域中甲地洋流的流向为 ,它对沿岸气候有 的作用。
(2)乙地附近阴影区的地形类型为 ,它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丙地是世界鲜切花的主要生产地,其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为 。
(4)位于该区的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在它由曾经的衰落又走向繁荣过程中,进行了多角度的治理,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请为我国的辽中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5)简述红海的成因,并比较其与地中海海域面积的发展趋势。
(6)图中①处附近为 海峡,并简述其地理意义
(7)简述欧洲西部海岸线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该特征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和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图2为“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德国河流众多,其中莱茵河纵贯南北。图3中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鲁尔区。
(1)从图1中可以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以____为主,这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1中0℃等温线走向可推知欧洲西部冬季气温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能表示A沿岸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甲、乙)
(3)钢铁工业曾经是鲁尔区最核心的工业部门。图3中能够反映鲁尔区发展钢铁生产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流经德国的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内河航运发达,请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归纳该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