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流域1998年和2014年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地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上升
B. 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
C. 林草地面积变化不大
D. 耕地总面积下降
【2】据图推测,该流域农户土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当地( )
A. 实施了生态退耕B. 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C. 耕地质量有所好转D. 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
【答案】
【1】BD
【2】AC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注意看右侧面积的百分比的数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小于10°的耕地1998年接近面积0.5hm2,而2014年不到0.4 hm2,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降低,A错;果园面积增加比例最多,B对;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变化大,C错;耕地总面积下降,由1998年的近1.25hm2,到2014年的0.75hm2,D对。故选BD。
【2】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调用知识的能力。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小,说明实施了生态退耕,A对;耕地面积下降,粮食生产能力降低,B错;坡度小于10°的耕地面积降低,说明了耕地质量有所好转,C对;看不出水土流失状况已被遏制,D错。故选AC。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1】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地面的热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第一产业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城镇化是指二、三产业在城镇经济结构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调查发现,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同步增长的区域发展比较协调。下表为“2004年和2014年青海省各市(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对比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增长率,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B. 2004年产业城镇化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
C. 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D. 2014年产业城镇化总体超前人口城镇化
【2】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协调程度反映了( )
A. 2004年海北州、果洛州和海西州属于人口超前型
B. 2004年西宁市、黄南州和玉树州属于产业超前型
C. 2014年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都不协调
D. 2004年至2014年玉树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2】【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老龄人口增加 B. 人口增加 C. 用工成本上升 D. 人才外流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荷兰牧业以家庭农场为主,鼓励草场放牧,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读“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业务流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牧场的牧草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主要得益于
A. 地形平坦B. 灌溉水源充足
C. 交通便利D. 气候温和湿润
【2】荷兰乳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是
A. 建立乳品冷藏运输通道B. 建立互惠共赢的产业链
C. 扩大天然草场放牧规模D. 倡导奶牛圈养提高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南、北部山地间,大部分海拔1000~2500m,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素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形成“企业+基地”的产业化制种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链条。
(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主要原因。
(2)说明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主要气候优势。
(3)简述依托发展种子繁育产业对甘肃省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4)有观点认为:“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玉米制种业会破坏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