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京津冀一体化强调发挥各地优势,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京津冀地域相连、相互依存,须协同发展。其中( )

①张家口位于京津地区的上风地带,不宜布局工业、服务业等产业

②饮水思源,天津应向承德等地提供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技术等

③京津两城相邻、城际铁路相通,为节约土地资源可共用北京的机场

④保定可建大型交通枢纽,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京津冀协同发展利于( )

A.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结构逐渐趋同

B.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缓解国际金融危机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各城市等级

D.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10月考地理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是( )

A.发达的交通 B.丰富的煤炭资源

C.优质的铁矿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关于该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9:00
 

23:00
 

8:58
 

23:02
 


 

7:19
 

18:41
 

7:20
 

18:40
 


 

5:40
 

18: 48
 

5:39
 

18:49
 

1.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四川省实验学校高三10月考文综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非洲局部地区图和尼罗河径流量构成表,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甲、乙、丙三地的降水特点的差异。

(2)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辐射量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表

(3)说明尼罗河的径流量构成特点、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撒哈拉沙漠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发电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以相应的观点及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高云南玉溪一中高三上册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右图是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某市某年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损失分月统计图。

指出该市火灾发生起数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秋季火灾起数较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上册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用地的示意图,该市建立了石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简析该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上册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q

A.甲是低纬信风带 B.乙是极地东风带

C.丙是赤道低压带 D.丙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关于下列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与丙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甲风带常年控制下伦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风带的吹拂下形成南极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一10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线速度都相同

B. 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线速度各不相同

C. 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D.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册第12次周测文综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是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