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气候类型区中,最适合水稻种植的是( )

A.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区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度以上,齐穗期的侯均温要求高于20—22度。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其应该在一些雨热同期且降水较多的地方,而给出的四个气候类型中,只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雨热同期、光照充足,且降水较多,C正确;热带疏林草原气候虽然雨热同期,但降水条件不如季风气候,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光照条件差,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专家认为,旅游景观的欣赏尤其需要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有感而发写出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合理的是( )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A. 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 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C. 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D. 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A. 苔原植物的花期 B. 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 入海河流的汛期 D. 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旅行社组织游客到甘肃敦煌莫高窟(约40°N95°E)和甲地旅游,某日某游客在敦煌拍摄大漠落日景观,此时甲地也正好日落,照片下方显示出北京时间为2020。第二天游客在甲地游玩时感觉到白昼时间比敦煌略短(大约半小时)。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1

A. 700 B. 340 C. 520 D. 540

2

A. 西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正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95万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大陆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阶段分别为

A约022 初期阶段 B约522 中期阶段

C约1022 中期阶段 D约822 后期阶段

【2】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数量高于乡村常住人口减少数量,是因为

A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于乡村

B城镇人口没有对外迁移

C城镇增长的人口除农村迁入的人口外还有自然增长的人口

D乡村人口死亡率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但近年来,滇池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2016年2月27日下午,昆明市召开2016年滇池水污染防治暨草海治理攻坚工作推进会,安排布置2016年乃至“十三五”时期滇池治理各项工作,力争早日重现滇池水清岸绿河畅的美丽风采。

说明滇池的功能并分析滇池受污染后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3)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  )

A. 该深度存在着岩浆 B.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 传递声音信号

B. 进行地质探矿

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 测量山峰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