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尽染的千佛山下,全运会的圣火缓缓熄灭,运动的激情化为难忘的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11月28日晚在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闭幕。
身为志愿者的汪华为了做好不同民族运动员的服务工作,搜集了四项有关我国各民族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同学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
A.撒哈拉沙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纳米布沙漠
D.吉尔沙漠
3.小明随旅游团来到非洲,下列情景不可能见到的是( )
A.成群的斑马在吃草
B.凶猛的狮子在捕杀羚羊
C.两只袋鼠在打“拳击”
D.一群大象在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一下6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措施能够合理且有效地促进节水的有
①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②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③合理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
④对耗水太多的工业企业一律淘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高二下6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以及它们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现象。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紫蝶幽谷”均分布在( )
A.南部沿海地区
B.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
C.高山峡谷地区
D.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
2.紫斑蝶选择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 )
A.背风温暖 B.人烟稀少 C.降水丰富 D.花蜜充足
3.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
A.1月下旬 B.3月中旬 C.5月下旬 D.9月中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宁夏育才中学孔德校区高二下6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日四地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日出早于乙地
B.丁地位于北极圈
C.甲地纬度高于乙地
D.甲乙丁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2.四地中地方时6:00日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该城镇功能区分布及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为工业区,对居住区污染较小
B.②区为行政区,交通通达度高
C.③区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D.该地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
2.拟在该城镇新建一大型批发市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交通条件的改善
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问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下期中文科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A点飞往B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从A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A.(40°S,170°W) B.(50°S,170°E)
C.(40°S,170°E) D.(50°S,17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