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群崛起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2016年,成渝城市群被赋予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撑等国家定位。《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将成渝城市群列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支持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近亿人,城镇密度和数量全国最大。成渝城市群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020万。虽古有“蜀道难”之说,但如今路网密集,对内对外开放通道众多,成都和重庆之间有300千米的高速公路及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开放创新程度不断提升,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300家。但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量已近200万辆。下图为成渝城市群位置示意图及空间格局示意图。
(1)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
(2)概括成渝城市群范围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山城重庆发展为一座特大城市的自然条件。
(4)根据材料,提出重庆和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在未来合作中的注意事项。
【答案】(1)地处西部地区腹地,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城市众多,且城市间自古以来通过水系与陆路联系紧密;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创新程度高;人口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拥有双核优势(拥有重庆、成都两个主城人口近千万的超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基础好;面积大,发展空间大;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
(2)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河流干流或河流交汇处分布;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数量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数量较多);高等级的城市周围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
(3)地处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辐射范围广,水运便利;是长江流出四川盆地的东大门,地理位置重要。
(4)避免产业重叠(或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加强分工协作(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形成产业互补;成都和重庆主城可进一步扩容发展(着力发展“组合型特大城市”,强化轴带,建构网络),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减小两地的物流运距和通勤距离,加强联系;加强跨行政管理辖区的合作,简化公共服务流程。
【解析】
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背景,考查成渝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I.根据第一段文字材料可知,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Ⅱ.根据第二段文字材料可知,①这里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密集,有发展城市群的基础条件;②随着交通条件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通道多,缩短了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外向化程度不断提升,使西部地区获取国际要素资源更加容易便捷;③产业集聚效应强,对全球人才、资本、产业的吸引力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III.根据图可知,①成渝城市群涵盖的区域,大致相当于地理概念上的四川盆地,这里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处,便于构建亚欧非大通道;②长江水道,是勾连巴蜀与中华大地的纽带,四川盆地与长江水系的水乳交融,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地理空间组合,造就了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巨大潜力;③区内形成“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格局,两个核心城市人口均为1000万左右,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④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城市发展空间大。IV.根据已有知识可知,①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通过水系和陆路,众多城市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系紧密;②这里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发育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社会经济基础好;③坐落在我国西南部的长江上游,有中国西部作靠山,目前这里已进入通欧达海的时代,向东可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可以借助中欧班列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则能够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基础,通往中南半岛、南亚和大海;④巨大的人口规模具有较低的生产和生活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后发优势明显以及便于抓住东西部产业转移等机遇。
(2)I.我们已知长江对四川盆地的城市意义重大,为其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水运条件,以及冲积作用带来的肥沃土壤和冲积平原等。Ⅱ.读图可知,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河流干流或河流交汇处分布。III.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P27-30详细论述了同一个区域内,城市的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包括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数量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数量较多);高等级的城市周围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IV.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符合教材论述的一般规律。
(3)I.如果纯粹从地形地貌来看,重庆似乎不适合建设大型城市,但它最终成了一座特大城市,这完全是因为水运优势。Ⅱ.正如成都和岷江息息相关,重庆则是与嘉陵江休戚与共的商业码头,当时的重庆磁器口古镇内商贾云集,店铺鳞次带比。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是以内河航运为绝对主导。III.以水运为中心的城市,河流的通航能力和流域面积,决定了该城市的辐射范围。IV.那么同样是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为什么宜宾和泸州的城市体量,比重庆要逊色得多呢?这是因为嘉陵江辐射的地域更大,人口更多,其上游一直延伸到了甘肃和陕西。嘉陵江的两条支流——济江和渠江在合川汇合,水流平缓,两岸滋养了一大片农业人口,还孕育了绵阳、遂宁、广安和南充等城市。V.崛江和沦江流域的船只驶入长江后,可顺流而下到重庆。因此四川盆地的人想要走水路出川,必须要经过重庆,重庆就是盆地的东大门。VI.就这样,重庆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成长为一座特大城市。
(4)I.根据文字材料可知,①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未来成都和重庆应着力发展“组合型特大城市”,强化轴带,建构网络,进一步加快城镇进程,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②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两地产业结构雷同,尤其是汽车和电子等产业构成与发展模式相互重叠,使得冲突更为尖锐,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能已近200万辆,两个城市分别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要达300亿和500亿元。故未来两城市一定要解决产业重叠、互不认同的纠缠与偏狭,扬长避短,分工分层,并建立宏观约束,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形成产业的互补。Ⅱ.由文字材料可知,①成都和重庆之间的高速公路有300千米,空间距离较远,虽然在一个小时高铁经济圈内,但是对于物流运距和通勤距离来说还是比较远,中心城市间要素的联系比较薄弱,故未来需要加快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口和产业要素合理分布的交通网络,这样就可以为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发展和联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②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06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020万人,故未来成都和重庆主城可进一步扩容发展,让优势更优。III.根据常识可知,重庆作为直辖市后,与成都不在同一个行政区,不再相互制约,关系更难协调。城市群内的城市之所以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在于城市行政管理辖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封闭性、财政和GDP的独立性等。由于城市也是行政管理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受行政辖区制约,导致项目的审批、申报、各种投资的准入和管理,是按照行政辖区来进行。因此导致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竞争,城市群内部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故未来加强跨行政管理辖区的合作,简化公共服务流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 办公区集中B. 高档住宅集中
C. 公交站点集中D. 工业区集中
【2】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ASB. RS、GPS
C. GPS、GISD. RS、GI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下列小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
A. 33‰B. 43‰C. 25‰D. 15‰
【2】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
C.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D.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
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即在大棚顶部拉上铁丝,将吊绳绑在铁丝上,另一端绑在植株基部,将植株绕在吊绳上(图a)。图b为人参果常规种植。
(1)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2)说明采用单枝吊蔓种植的原因。
(3)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
(4)请对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
【3】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一选修6: 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凌云县,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 其中喀斯特地貌占近全县总面积的40%,随着人口增多,石漠化问题严重。近些年,该县开创了种桑养蚕新模式,推动产业多元化,废物沼气化,使农民增收、稳收。下图示意凌云县位置.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说明石漠化的危害,并简述凌云县大力发展桑蚕养殖对石漠化防治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即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受大气降水(固态、液态水)气温及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下图示意2011-2016年祁连山中段北坡“七一冰川”26个测杆点月平均物质平衡随海拔的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七一冰川”月平均物质为最大正平衡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9月
【2】形成“七一冰川”1月平均物质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少B.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天气多
C.受风吹雪影响,降雪积累少D.积雪表面返照率低,消融加剧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会导致( )
A.冰川扩张B.降水增多C.雪线上升D.林线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底),且储量丰富。
材料二: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合发展模式图。
(1)简析柴达木盆地形成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条件。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我国内蒙古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地层X、Y、Z的年代依次由老至新。该区域不同坡向分别分布着森林与草场。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图示是( )
A.B.C.D.
【2】图示区域( )
①主要受东西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背斜
②主要受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背斜
③甲地主要分布森林,乙地主要分布草场
④甲地主要分布草场,乙地主要分布森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