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2.导致乙、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2.图乙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图甲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乙中的
A.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
3.关于图甲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C.丙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
D.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东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C分别表示 、 (气候类型)。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 (填图中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
(3)与乙地区相比,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二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数字是各省级行政区超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量。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没有超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省级行政区是
A.湘 B.鄂
C.豫 D.浙
2.关于超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居前两位省区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钢铁工业为支柱
B.都以商品粮生产为主
C.都是能源匮乏之地
D.都是人口稠密之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三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10分)
图示海域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1)该海域洋流对海域石油污染的影响有哪些?(4分)
(2)分析本次石油泄露造成巨大灾害损失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三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劳动力 D.原料
2.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
B.使东部地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C.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D.缓解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的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读图回答问题。
1. 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注重
A.土地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2. 阳台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农业生产带来冲击较小 ②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商品率
③美化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