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纳木错(图a)位于藏北高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湖面封冻,冰面厚达2m。7月,某科考队前往纳木错考察湖泊水温的垂直变化。图b示意科考队员绘制的某观测点7月水温垂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b示意的水文观测点是图a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图b中7月水温从表层到水深15m处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 光照强烈且水质好 B. 蒸发消耗表层热量
C. 地表径流汇入量大 D. 表层受风力影响小
【3】推断纳木错水温垂直变化最小的时段是
A. 1月中旬 B. 3月中旬 C. 5月中旬 D. 7月中旬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合掌造”是日本(岛屿中部是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合掌造”是日本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回答下面小题。
【1】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 )
A. 冬季暴雪 B. 台风频发
C. 多洪涝灾害 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为
A. 岩浆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2】图中①表示的地质作用为
A. 高温熔化 B. 变质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冷却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冰封全盛时期,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北美大陆的季节最有可能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3330千米 B. 1800千米 C. 1630千米 D. 10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
A. 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 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 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 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陡崖的相对高度分别可能是( )
A. 488米 388米 B. 288米 388米 C. 488米 288米 D. 288米 288米
【2】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
(2)C层主要由_____组成。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2】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A. 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 东西向交通运量最大
C. 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
D. 东部城市管理压力大
【3】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 GPS
B. RS
C. GIS
D. GP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7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